五十肩症狀
醫學

五十肩有哪些症狀?幫助恢復的3大復健運動

五十肩很普遍,但有些偏方不僅會延誤治療時機,甚至會讓病情惡化,因此還是要立即就診,由合格的醫生診斷,並加以治療,才是最保險的作法。肩膀持續疼痛、手舉不高、連穿衣服的動作都像酷刑,得了五十肩怎麼辦?難道不會自己自癒嗎?一定要開刀治療嗎?

什麼是五十肩?

五十肩的正式名稱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。肩關節囊內部充滿滑液,能讓其順利活動。肩關節囊因為發炎而變厚、纖維化、滑液減少,進而減損關節運作能力、出現關節沾黏,影響肩關節活動度,此時患者的肩膀彷彿凍結,因此又稱為「冰凍肩」。

五十肩會自癒嗎?

坊間流傳,五十肩會自己好,只要忍耐一陣子,等疼痛消失就行了,這是真的嗎?其實不然,疼痛消失只代表發炎消退,但肩關節囊內的沾黏並沒有消失,仍會影響患者肩膀的活動度,若沒有治療,五十肩隨時可能會復發。

五十肩症狀

罹患五十肩的患者難以正常運作肩部,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及日常活動,常見的五十肩症狀如下:

  • 睡覺時無法朝向患側
  • 慢性肩部疼痛
  • 關節活動受限,無法抬高或向外旋轉

五十肩三階段

五十肩的發病過程是有階段性的,可分為三個階段:

1.疼痛期 

持續六週至九個月。在疼痛期,患者肩關節囊開始發炎,出現疼痛並持續惡化,肩膀的可活動範圍也隨之縮小。

2.僵硬期 

此時,發炎反應會逐漸消退,疼痛程度雖降低,但關節囊內會留下結痂組織,導致關節沾黏,影響正常運動。

3.恢復期 

肩關節的活動力漸漸恢復,要完全恢復到發病前的狀態,須花費六個月至兩年,期間也要持續做復健運動。

 

五十肩復健運動

五十肩復健運動

 

復健運動的重點在於伸展肩關節,幫助肩膀恢復活動能力。運動過程中若有不適,應立即停止動作,之後與物理治療師討論適合的復健運動,常見的復健運動種類如下:

1.外旋運動

患側手肘彎曲90度,扶住門框,往另一側旋轉身體,伸展至極限時維持動作30秒,放鬆回原位,再重複動作。

2.交叉手伸展

用未受影響的手抬起患側手至胸前,在不產生疼痛的情況下,盡量往患側手另一側伸展,維持30秒,放鬆肩膀,稍作休息後再重複動作。

3.前屈運動

仰躺姿勢,雙腳伸直,用未受影響的手抬起患側手,直到產生輕微的拉伸感,維持15秒,讓手臂慢慢回到起始位置,稍作休息後再重複動作。

 

得五十肩的原因為何?

五十肩的確切成因仍然不明,多數患者的肩膀都未曾受過嚴重傷害,患者年齡大多介於40至60歲,且女性患病機率大於男性。這種原因不明的五十肩屬於「原發性五十肩」,除此之外,另有一種「次發性五十肩」,患病年齡不一定,主要由許多因素所引起。

 

引起次發性五十肩的原因

因故無法運動

若肩部長期缺乏活動,會使關節發生沾黏,導致五十肩。常見案例為外傷造成肩部活動受限,如手臂脫臼、骨折,而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、退化性關節炎也會影響肩關節活動。另外,接受過胸腔手術(乳癌手術、心臟手術等)的患者,常因擔心轉動肩膀會牽拉胸部傷口,所以不敢活動肩關節,這種情況也容易在術後出現五十肩。因此,針對會使關節活動受限的手術,術後須在醫護人員指導下積極復健,以免影響日後關節活動度。

疾病因素

糖尿病患者容易罹患五十肩,致病原因不明,在糖尿病患者之間,五十肩的盛行率達10%以上。甲狀腺機能低下、甲狀腺機能亢進、帕金森氏症、中風、高血壓等疾病患者也有較高機率罹患五十肩。

 

五十肩治療一定要開刀?

不一定,若情況不嚴重,五十肩其實可透過藥物或物理治療來舒緩。一般來說,五十肩有非手術治療、物理治療、手術治療、中醫治療四種治療方式。

1.手術治療

手術的目的是使肩膀恢復活動力。麻醉下實施關節操作術 (Manipulation Under Anesthesia)患者在麻醉狀態下,醫師扳動患處,破壞肩關節囊內的結痂組織,舒緩僵硬的肩膀,增加關節運動角度。肩關節內視鏡 (Shoulder Arthroscopy)在麻醉狀態下,醫師使用內視鏡,觀察患者肩關節囊狀況,再切除造成肩膀僵硬的結痂組織。手術後,肩膀可能會短暫腫脹,但一兩天後就會復原,冰敷可幫助消腫止痛。

2.非手術治療

常見消炎藥物,如阿斯匹靈、ibuprofen 類藥物,或是局部注射類固醇。

3.中醫治療

中醫也有治療五十肩的方法,例如小針刀。小針刀是一種特殊的針具,中醫師用它探入患部,再以特殊手法切開關節沾黏的部位,達到放鬆效果。治療後肩膀會有暫時性痠脹感,應避免駕駛交通工具,以免發生危險。

4.物理治療

物理治療通常須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執行,治療師也可能視情況,要患者在家自行復健。除了復健運動,熱敷、電療也是常見的治療手法。

 

五十肩如何診斷?

理學檢查作法為緩慢地移動患者肩膀,確認患者是否在某些角度感到不適。X光、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則是進一步確診五十肩的方式,可幫助排除其他造成肩膀疼痛的原因(如關節炎、旋轉肌腱破裂)。

 

延伸資訊:腳踝扭傷